438【人生只百年】(1 / 1)

九锡 上汤豆苗 1792 字 3天前

来到这个世界将近三年,陆沉经历过无数风雨侵袭,他面对的人物从宁理、顾勇这种小角色,一步步变成江南世族和景朝贵胄这样的大人物。

得益于前世十几年军旅生涯养成的坚韧心志,无论面对怎样的难缠角色,陆沉都能沉稳应对,这也是他能在很短时间内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。

成大事者需静气,自古皆然。

然而此刻眼前这个年近古稀、颇为瘦弱的老人,却给了陆沉极大的压力。

明明他手无缚鸡之力,这也不是朝堂之上,当那双阅尽沧桑的老眼平静地望过来,蕴含的威势仿若千钧之重。

“会吗?”

这句话并非质问,相反带着几分家长里短的亲善与温和。

但是陆沉不怀疑自己如果给出一个否定的答案,对面的老人会让他明白何谓宰执之重。

或许在某些人看来,李道彦行将就木,江南世族损失惨重,哪来的力量对一个有边军作为后盾的军务大臣造成威胁?

陆沉却不会这样想,他笃定面前的老人是当今寥寥几位可以改变天子想法的人之一,而且在先前天子和江南世族的斗争中,这位老人乃至整個锦麟李氏压根没有出手,导致江南世族群龙无首,王晏等人根本不是天子的对手。

这种忍而不发的力量,往往容易被人忽视。

心念电转之际,陆沉依然觉得这个问题不好回答。

如李道彦所言,他如今已是国侯兼京营主帅,往后至少还有几十年的时光,哪怕将来他不再奔赴战场立功,只是在后方练兵打理军务,等到四五十岁时资历也会非常惊人。

更不用说当今的天下格局中,他没有可能一直待在后方。

终有一日,他会封无可封直至功高震主,那时候他还会安于现状吗?

回答会,则过伪。

回答不会,那你意欲何为?

堂内清香袅袅,氛围默然。

李道彦并不着急,缓缓靠回椅背上,目光依旧停留在陆沉面上。

经过一阵思考,陆沉抬眼望着老人,给出一个极其简略的回答:“没想过。”

李道彦微微一怔,重复道:“没想过?”

陆沉点头道:“相爷的忧虑,晚辈能够理解,但是晚辈确实没想过。原因很简单,既然是未来几十年漫长岁月中可能发生的事情,谁能保证一定会朝着某个方向发展?晚辈乃是武勋,现今的地位和荣耀都是依靠军功换得。倘若将来晚辈没有再上战场的勇气,那么自然不会发生相爷担忧的状况。而晚辈若是继续上战场,生死不过在一念之间。”

他越来越顺畅,从容地说道:“老相爷,古往今来殁于战场的将军不计其数,晚辈当然希望自己能活得久一些,可是谁又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呢?”

听完这番陈述,李道彦苍老的脸上浮现一抹笑意,颔首道:“只论当下,此言有理。”

陆沉没有在他面前刻意扮演迂腐忠臣的姿态,反倒是这种坦然的态度和理智的分析,让老人心中颇为满意。

陆沉道:“其实晚辈并不认为相爷的担忧会成为现实。中枢有两位宰相和众多大人打理朝政,边疆有两位忠心耿耿的大都督主持军务,更重要的是当今圣上知人善任、洞悉人心,大齐不会像伪燕那样沦为野心家角逐的战场。”

李道彦对此不置可否,话锋一转道:“你会不会觉得老夫是在多管闲事?”

陆沉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,诚恳地说道:“晚辈一直觉得相爷很矛盾。”

“矛盾?”

“是。在世人看来,相爷身为江南门阀的领袖,理应站在他们那一边。实际上在过往很多年里,相爷也一直是这么做的,诸如允许江南门阀在朝中和各地官府大肆安插自己的人,又如在是否支持北伐这件事上,相爷数次从中作梗。晚辈至今还记得,当年初次入京,东西南北还没分清楚,李三郎便找上门来,想要对我玩那套请客吃饭收下当狗的把戏。晚辈可以断定,李三郎此举必然有相爷的默许。”

“继续。”

“实不相瞒,那时候相爷在晚辈心中的形象,一如那些话本故事里的权臣奸相。然而后来晚辈发现,当朝堂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,相爷愿意为了大局做出退让。换句话说,在相爷心里,锦麟李氏、江南门阀和大齐的命运都很重要,也很难分出一个高低轻重。可是这些势力终究会出现冲突与纷争,相爷又该如何取舍?”

李道彦双眼微眯,看不出他心情如何。

陆沉轻叹一声道:“手心手背都是肉,相爷身处其中,焉能不左右为难?焉能不倍感矛盾?”

李道彦意味深长地说道:“人活于世,不如意之事居多。”

陆沉点了点头,回到他之前提出的问题,答道:“晚辈不觉得相爷是在多管闲事,犹记得那天朝会之上,相爷公开庆丰街刺杀案的幕后主使,当时有几句让晚辈记忆犹新。相爷说,大齐在历经十五年的坎坷沉寂之后,终于有了奋发向上的迹象,这是数千万大齐子民勤恳努力的结果,亦是陛下和相爷终其一生为之努力的目标,在这个目标之前,其他任何事情都必须让步。”

他微微一顿,恳切地说道:“不论相爷的出发点是什么,晚辈只知道大齐从灭亡边缘重新站稳脚跟,你无法容忍任何人破坏这个来之不易的成果。不论是想要阴谋搅乱朝堂的三皇子,还是狗急跳墙铤而走险的京军叛逆,亦或是晚辈这个年纪轻轻却大权在握、说不定将来可能会威胁到皇权稳固的武勋。”

李道彦的面色渐趋放松,望着陆沉年轻俊逸的面庞,他眼里既有毫不掩饰的赞许,也有几分不足为外人道的羡慕,随即轻声感慨道:“想不到最了解老夫的居然会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。”

陆沉却摇头道:“晚辈认为最了解相爷的人是陛下。”

李道彦微微一笑,略过此节说道:“你先前说,朝中有老夫和薛章宪,边疆有萧望之和厉天润,最关键是有陛下掌控全局,这句话不能说有错,但是你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。”

陆沉虚心地说道:“请相爷指点。”

李道彦喟然道:“每个人都会老、会死,无人能够例外。陛下……春秋鼎盛,但他的身体一直不太康健,想必他同你说过此事。也就是说,我们这些人无论才能高低,终将会撒手人寰,无法永远守护大齐的子民们。”

陆沉默然不言。

他先前已经表态,如今再重复没有意义,而且未来的事情充满太多不确定性,就算今日他做出承诺要做大齐的忠心柱石,面前的老人就会相信吗?

李道彦似乎知道他内心的想法,缓缓道:“虽说你不觉得老夫是在多管闲事,但是你肯定会有一些不解,毕竟这种事关键在于如何做,言语并无半分力量。其实今日请伱过来,不是大齐左相和山阳侯之间的交流,而是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,有几句话想送给一位他很看好的年轻俊彦。”

陆沉肃然道:“相爷请说。”

李道彦沉吟片刻,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老夫从来不会低估边军将士自身的努力,但是你莫要太过高估边军的底蕴。没有陛下的全力支持,没有朝廷上千官员努力做好后勤供给,单凭江北之地养不起三四十万兵马。一旦将来有人挑唆边军和中枢的矛盾,你要记住两点,其一是守住底线,其二是稍作妥协。刚极易折,大局为重,这八个字希望你能用心琢磨。”

陆沉应道:“是。”

李道彦点了点头,又道:“经过这次的动乱,江南门阀的势力受到重创,短时间内会安稳下来。但是老夫可以明确无误地告诉你,这些高门大族的底蕴之深远超你的想象。此番郭王宁乐四家倒下,陛下肯定从中获益,但是陛下手中没有足够的人才,他无法做到彻底清洗。门阀者,百足之虫死而不僵,将来你掌权之后,要分清眼前的云山雾罩,不要沦为他人手中的刀。”

陆沉隐约觉得老人这番话暗含深意,于是认真地记了下来。

李道彦稍作歇息,最后说道:“二殿下极肖陛下,将来他登基之后,只要你不逾越太甚,他会是你最好的支撑和后盾。”

陆沉想起那天在墨苑的情景,不由得微微颔首。

李道彦定定地看着他,老眼中浮现一抹慈祥之色,轻声道:“陆沉,老夫希望你能中兴大齐,青史留名。但是老夫也知道,时来天地皆同力,运去英雄不自由,将来的路怎么走,终究要靠像二殿下和你这样的年轻人自己摸索。老夫唯一能做的便是协助陛下,为你们扫去身后的隐患,让你们没有后顾之忧。”

陆沉站起身来,躬身一礼。

李道彦坦然受之,随即挥手道:“去吧,老夫有些累了。”

陆沉再度行礼告辞。

年轻的国侯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出锦麟堂。

堂内光线略显昏暗,老人静静地坐在太师椅上,望着陆沉的背影逐渐从视线中消失。

他眼中仿佛有岁月流转,沧桑百年。

齐建武十四年,十月初二。

山阳侯陆沉在七星军的护送下离开京城,及至卢州境内,与等候在此的京营一万余人汇合。

林溪就此与他分别,率七星军渡江北上,重归宝台山境内。

陆沉携天子剑和全套钦差仪仗,率亲卫营、两千骑兵和一万余京军继续沿着官道往西。

踏上漫漫西行之路。

(本章完)

《九锡》情节跌宕起伏、扣人心弦,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穿越小说,乐库转载收集九锡。